Good Luck To You!

开云体育网站-中国女足助教接受专访力荐新星

国际足球 3℃ 0

  

  “二号候选人林郑月娥女士,在这次选举当中取得超过六百张有效票......我现在宣布,林郑月娥女士当选。”这是2017年3月26日,香港会展中心的中央点票站。透过扩音器和环绕音响,选举主任朱芬龄字句铿锵地宣布。表情严肃的林郑月娥,礼节性地鞠了个躬。电视里,香港新闻媒体不断强调,这是自九七回归之后,香港的第一位女特首——在香港回归中国20周年之际,这一刻写入了历史。

  “超过六百张有效票就可以当选下一届香港特首”,这是《行政长官选举条例》里的明文规定。在特首选举委员会的1194票中,候选人林郑月娥最终获票777张,获票率66.8%。这个得票数,比她的“老领导”、现任特首梁振英2012年竞选时,还要高出88张。

  3月27日上午,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,在行政长官办公室,与侯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会面。

  2007年,崭露头角;

中国女足助教接受专访力荐新星

  逐步以果断、坚强、“好打得”的作风,成为政坛新星;

  带着73.8%的最高民望,进入梁振英领导下的港区政府;

  不惧处理一件又一件的棘手案子,“将个人的诚信和公信力押到现届政府”……

  女特首成长之路

  一个人的成长轨迹,往往为未来的人生埋下伏笔。林郑月娥祖籍宁波,1957年出生于香港,在湾仔一栋唐楼的板间房里长大。贫寒的出身让林郑十分懂得珍惜,林郑月娥亦有于访问中回忆自己童年往事,虽然自己基层家庭出身,但未有羡慕他人,亦不计较生活物质。她曾笑言,现在只要晚上回家洗澡时打开花洒能有热水出来,就会觉得好幸福。

中国女足助教接受专访力荐新星

  唐楼板间房没有电梯、没有冲厕、采光极差、极度拥挤、消防隐患巨大,这样的居住环境,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香港的一个投影。

  十年苦读,林郑留下一段成绩优异的求学之路。中学时,她曾满怀医者仁心,梦想悬壶济世;后来,她又立志成为社工,服务社会,为此,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社工系。大二时,林郑从社工系转到社会系,毕业后考录政务官,加入政府队伍。出身寒门,勤奋苦读,热心公益,教会她不畏惧、不退缩,同时又满怀同情心。难忘家里第一次圆置业梦的美好,她便希望帮到更多港人满足置业盼望。正是这样的特质,让她在担任发展局局长的5年期间,赢得“高民望、高效率、高政治能力”的“三高”美誉。

  “拆弹专家”

  至辞职宣布参选,林郑月娥已经在香港特区政府度过了36年——这几乎相当于她人生五分之三的时光。36年来,浸身政府的林郑月娥除了在教育界未担任过职务之外,身挑香港政治中的各种职位,为她赢来一个“好打得”(形容做事坚决硬朗、不易低头)的称号。

  

  1月12日,林郑月娥请辞政务司司长,宣布参选香港特首。

  但在某种程度上,也为她招来微词。立法会议员邵家臻就曾对媒体说:“林郑月娥在多个社福(社会福利)议题上立场强硬,予人刚愎自用的感觉。”的确,从男性眼光看,干练务实、强硬果断,这些本是形容男人居多的词汇,套在林郑月娥身上,有些违和。但似乎外界也很难界定,是否是因为林郑月娥一贯的强硬立场,如今让她跻身于香港政治的权力高峰。作为香港政府为数不多的女性官员,当政府面临冲突与危机时,冲在最前线的一直有她。

  

  2003年,SARS袭港,经济低迷让整个香港都笼罩在一层沮丧之下。根据当年香港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,2003年四至六月的一个季度,失业率就攀升至了8.3%,创下香港历史新高,整个香港有将近29万人失业。然而,时任社会福利署署长的林郑月娥,却在此时削减了政府在救济社会方面的开支,削减综援金11.1%,令时人怨声载道。

  其后不久,升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的林郑月娥,位处D8首长级,却突然主动申请调任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,职位降到D6级,一时引得港人议论纷纷。2006年3月,林郑月娥被时任特首曾荫权调回,出任民政事务局常务秘书长,六个月后,她便擢升至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,这升迁的速度在香港的政治史上令人瞠目。曾荫权似乎有意让林郑月娥去应对争议事件,也就是坊间所说的“政治历练”。

  2007年7月,被任命为发展局局长还不到一个月的她,就被派往前线,解决重置皇后码头风波。中环皇后码头,在港人心中留有深刻的文化记忆,一大批本土主义者担心政府重置后的码头与那个原型大相径庭,随即发动大批人马,来到码头抗议。

  

  面对抗议声浪,林郑月娥身着利落的白色衬衫,单枪匹马到皇后码头与上百名示威群众对话。她既耐心地说明,学术意见认为皇后码头“未达到有一个大的历史价值”,又诚恳且不失强硬地表示,“往后我们如果要继续香港的繁荣稳定,我们必须再前行一步,不迁不拆,我做不到”。这场“战役”,不仅没有让林郑失分,反而令她声名鹊起,作为政治家的林郑月娥,其强硬的立场和态度开始为港人接受。

  2011年市容检查和清理违建行动,再次成为林郑月娥标志性“强硬”事件。当时,她在检查中发现,时任特首曾荫权的住房存在着违建情况。在得知并未申报相关手续后,她直接上楼,递给曾荫权一封劝喻信:“……擅自搭建,限您30天之内必须予以拆除,否则,将按照有关法律条款,依法处罚。”当天,曾荫权就通过微博,将自己擅自搭建违章建筑之事,向市民表示真挚的道歉:“对不起,我错了”,并主动拆除了违建。

  但也是在逐步接受林郑月娥“强硬”人设后,港人也发现了“铁娘子”的背面:当年她自愿降级出国,原因只不过就是为了多照顾、管教孩子,尽一个母亲的责任。

林郑月娥全家福

  要培养青年人成为

  有质素的新一代

  2003年削减社会救济开支的另一边,是林郑月娥联同好友罗范椒芬、李丽娟、陈冯富珍成立了“护幼教育基金”,3个月内筹得款项8300万港元,以照顾因“非典”失去单亲甚至双亲的数十名香港儿童,直至他们大学毕业。13年来,为监督“基金”使用而设立的顾问委员会一直定期开会,这期间不管担任何职,林郑几乎从未缺席。

  参选特首的决定来得有点匆忙,给予她准备的时间很短,但她硬是一呼百应地组织起自己的竞选班子。她提出的教育、民生政纲令人眼前一亮;有人刻意批评其不懂经济,她却不止有众多财经界猛人出谋划策,还运用经济图表告知记者她如何“把脉断症”。

  教育政策是各特首候选人的重点政纲之一,林郑月娥的选举工程虽然起步较迟,但分阶段公布政纲时亦是由教育开始。她接受专访时进一步阐述她的教育理念称,教育不应该靠硬销,反而应该为学生、老师、家长等,提供稳定、关怀、具启发性和富满足感的环境。她在政纲中提出,教育政策的目标是要培养青年人成为有质素的新一代,对社会有承担、具有国家观念、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。

  她倾向为学校提供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,并在教学以外让年轻人多接触国家发展。她举例指,除了让学生到内地交流,电视台也可以多播放有关国家的节目。她又说,听到很多后生仔对外交工作有兴趣,认为可以跟国家反映,允许香港人投考外交部。

  林郑月娥曾在一次致辞中呼吁年轻一代珍惜今天、放眼明天,更要好好地了解昨天,希望青少年能够对现今的社会情况有更全面和正确的理解,培养出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,把香港人引以为傲的“狮子山精神“传下去。

  

  祝贺林郑

  祝福香港

  祝愿未来

  

  

  (综合整理自搜狐新闻、人民日报、

  大公报、Vista政商智库等)

评论留言

暂时没有留言!

我要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